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:大连建筑装饰网 > 关于协会 > 行业新闻

回顾2016,展望2017,建筑业存量时代的打法
信息来源:中装新网   发布时间:2016-12-30
核心提示:BIM、互联网、VR、大数据技术对传统行业渗透加快,利用好这些新科技提升运营体系已逐步成为可能,企业要开始在战略上重视。

  新常态下,中国建筑业真正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,普涨时代完全结束,市场蛋糕重新切割是市场竞争的主流。回顾2016,展望2017,中国建筑业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?

  回望2016
 

  1、增速回升:国进民退

  从统计数字上看,2016年建筑业前三季从2015年的历史谷底(年增速2.3%)又开始掉头向上,达到增速6.7%。注意,这里的增速概念与往年已大不相同,不是全行业普遍增长,而是房建在严重下滑,基础设施在增长;大量民企在严重下滑,大量国企在快速增长。

  如上市国企中的中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达9.6%,数字上反映的国进民退着实也在进行之中,往年的普涨时代已难再现。

  2、特级企业数量爆涨
 

  特级企业数量已从多年前264家激增到近400家(截止12月15日,特级资质企业总数已达到397家),表明特级企业的含金量已大不如前。从上一轮的要把264家砍到50家以内,到现在突破400家,主管部门的管理思路确实已起了大的变化。弱化资质管理方向是对的,市场化优胜劣汰才是根本。这样的政策导向下,还有这么多建企还在资质战略至上,不免疑惑企业家的转型思维跟上形势的又有多少?

  3、PPP落地加速,民企成为旁观者
 

  PPP政策导引下,PPP迎来落地大年,官方发布的PPP项目已经超过15万亿,这一数字还在不断的刷新当中。对于传统项目僧多粥少的局面,PPP项目的出现,无疑是给建筑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。对于施工企业而言,面对建筑市场的严冬,转型升级,成为投资的重要一员,积极投入PPP“浪潮”,以投资拉动施工,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。

  由于政府和金融机构都对大央企、大国企偏爱有加,民营企业成了PPP热潮的旁观者。

  4、营改增,倒逼规范化管理
 

  总理一声令下,5月1日开始,建筑业进入营改增时代。“营改增”涉及建筑企业经营模式、组织架构、投标、采购、合同管理、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,“信息流、资金流、合同流、物流”四流合一对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到了极致,倒逼建企加强精细化管理。“营改增”甚至可能终结建筑业挂靠行为。

  5、工业化:艰难前行
 

  进入冬天,全国雾霾再起,作为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,建筑工业化必须加大发展力度。但工业化是一个产业的庞大系统工程,技术体系、生产体系、市场体系、管理体系和配套技术体系的成熟不是一日之功,进展还远不如我们希望的那样。

  当前,中国建筑业工业化的发展迎来政策蜜月期,但缺乏统一标准,产业链尚未形成,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够完善;企业创新能力不足,研发投入不足;业务运营系统不强,大数据运营能力弱,效率低下,成本偏高,无法应对个性化定制和大规模工程实施等等原因,导致工业化建筑在我国总体规模和占比仍较低,目前,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积中的比例不足5%。建筑工业化之路道阻且长。

  6、行业转型升级,前路漫漫
 

  宏观经济与建筑业形势,让施工企业必须开启转型升级之路。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,创新、变革成了生存和发展的唯一路径。

  国企的整合重组、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、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、通过改革有效配置资源等;民企开启转型,或聚焦价值链高端,采取向产业链两端延伸进行产业链一体化应对竞争;或战略转型,深耕细分领域、推进新技术、试水PPP;或跨界转型,进军教育、文化旅游、新能源、3D打印等成长性较高的新兴行业;或开启

  “互联网+”新征程,增添新业务来增加收入。

  但因过去一贯的发展模式存续时间过长,大家所谓的变革动作并不小,抓住本质的还不多。

 国进民退反映了什么?

  在市场减速、PPP盛行、营改增倒逼的情况下,中国建筑业国进民退趋势明显,民营施工企业长期创新不够的问题暴露无遗,而国企的资源优势、品牌优势、人才培养优势和管理规范优势更加显现。

  是市场的问题还是企业(企业家)的问题?有关专业人士认为,企业(企业家)自身的问题更严重些,相比一下上游产业房地产业应可以得出结论。即使在行政化很严重的地产行业,民营企业只要创新能力足够,应该可以领先国有企业。

  国企在政策、资源、技术、品牌、规范化管理、人才等方面具有优势,公建项目PPP潮流下,国企资源优势更为突显,民企不能在创新能力上不能改变当前局面,中国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就难以实现。只有当民营企业的活力、竞争力、增速超过国企时,中国建筑业才会出现真正的曙光,企业家创新能力才到了合理水平,中国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才走上了正道。
 

  2017:机遇在哪里?

  1、存量市场的重新分配

  中国建筑业存量市场已达18万亿,百分之一就是1800亿。一个成熟行业市场集中度都会相当高,很显然,中国建筑业市场集中度是如此之低,一定是个初级市场。初级市场同时增速下来的时候,最优势的打法不是找新机会,而是通过提升竞争力扩张市场份额,通过聚焦将某个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提升10倍,这才是优势战略。施工企业一定要意识到,没有独一无二的竞争力,被边缘化、被淘汰几乎会是眼前的事。

  2、创新带来的新市场、新增长点
 

  通过创新创造出新的客户价值,将老市场做出新价值,增加收费。通过垂直产业链的延伸带来新的业务、收入和高利润,这都需要极强的创新能力,敢于第一个去做。

  3、重视新科技带来的红利
 

  BIM、互联网、VR、大数据技术对传统行业渗透加快,利用好这些新科技提升运营体系已逐步成为可能,企业要开始在战略上重视。建筑业是产品最大的行业、数据量最大的行业、数据最难处理的行业,科技的力量是必须的。

  PPP、工业化是机遇吗?是机遇,但都只是正确战略下的机遇,PPP、工业化本身不是一个产业,不具备一个固定的客户群,而是项目实施方式和项目建造方式,企业的战略首先是选定业务领域和客户群,再用先进的方式去打。

  存量时代的打法?
 

  建筑业存量时代,施工企业战略打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尤显重要:

  一是立足建筑行业,找准定位,构建专家品牌,在细分领域做大市场占有率,完全可能做成千亿规模。细分市场定义的机会应该还很多:住宅建造专家,围护结构专家,基础工程专家,隧道专家,某类桥梁建造专家,机施专家,甚至细分到景观建造专家等,但机会会越来越少,捷足先登最为重要。

  二是大力利用“BIM+互联网”,提升运营系统。国内施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、协同管理还相当初级,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已是施工企业的战略问题,不是一个技术部门的事,一把手要有相当的重视和研究,才能获得很好的利用。

  三是升级企业的经营哲学。从单纯的赢利到承担行业责任,以增加客户价值为企业使命。境界上去了,企业问题才能下得来。

  如何互联网+?如何BIM+?

  “互联网+”本质一是透明化,一切依靠不透明赢利的商业模式都会被变革。建筑业作为不透明程序较高的行业,就是互联网变革的对象;二是去中心,去时间。项目企业的管理和协同将与过去大不相同,企业更多在支撑和管控上都会有一个大的改变提升。因此“互联网+”对建筑业的真正考验是如何在透明化时代重塑我们的竞争力、赢利模式、管理模式!

  互联网+在建筑业可以有非常多的延伸,加金融、加建材、加家装、加管理。现在企业的实施和第三方行业创新平台已十分活跃,大量涌现。可以确信,通过互联网将企业所有的人、项目、数据、资金甚至物流串在一起,让施工企业成为大数据公司从而实现变革。

  作为工程行业最核心的大数据技术,BIM能真正解决复杂工程的大数据创建、管理和共享应用等问题,解决了过去信息技术做不到的事,在数据、技术和协同管理三大层面,提供了革命性项目管理手段。施工企业BIM的应用需要建立企业级BIM数据库,进行全过程、集成化、协同化应用。
 

  今后的施工企业在管理创新、业务创新、技术创新上都会利用到BIM技术,BIM+工业化、信息化、标准化,将成为常态,都需要在BIM平台进行,否则都难以推进。

  因此BIM+是战略,及早行动,选对的技术体系和实施方法是重要的。

大连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唯一官方网站
大连建筑装饰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. Copyright 2013 dlbuilding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 
地址:中国·大连市沙河口区凌河街10号   邮编:116021   电话:0411-84570990
辽ICP备13007895号   技术支持:大连思禄